摘要:在当今这样的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,如果你问建筑电气设计师,建筑物的避雷针要不要装?他可能会肯定地说:要装。但笔者通过调查,结论是: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避
雷针必须装,甚至有一部分人还认为不要装。认为不要装的理由,归纳下来有以下几个必须加以澄清的模糊观点。
关键词:避雷针 安装设置
1 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,不装反而安全
避雷还是引雷?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、两个不同的作用来理解。对建筑物而言,避雷针的作用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;对避雷针本身而言,是引雷针,作用是让雷打到自身的接闪器上,通过引下线,让雷电流流散到大地中。
把两个概念、两个作用混淆在一起,就产生了避雷针是引雷的,不装避雷针反而安全的怪论, 然是错误的。
有些建筑电气设计人员,虽然口头上没有讲不装避雷针反而安全,但他设计的图纸中就是找不到避雷针,认为不装避雷针已达到安全的目的,实际上仍是认为:不装避雷针反而安全。
2 避雷针装得太高不安全
有人提出如下观点:“需要特别强调避雷针的安装高度一般不宜太高。根据目前的情况,参考高度一般应当等于或小于30 m左右,尽量躲开雷云行走的通道,否则它的作用将不再是避雷而是引雷,不再是对建筑物的保护,而是对建筑物的威胁。”
上述观点从避雷角度看似乎有理,但从避雷针的作用看,是**错误的。这也是把避雷针和建筑物两个对象混淆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。
避雷针的高度取决于保护范围,用滚球法(不是450法)计算建筑物是否在保护范围之内。如不在保护范围之内,则应加高避雷针的高度。
避雷针的高度越高,对建筑物的防雷安全度也就越高,因此“不宜太高”的观点是**错误的。“参考高度一般应当等于或小于30 m”的说法也是毫无根据的。
设置避雷针的目的就是主动迎接雷云,中和雷云中的雷电,不是尽量躲开雷云。让避雷针尽量躲开雷云通道的做法,与安装避雷针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,是**错误的做法。
设置避雷针的目的不是避雷,而是引雷,拦截雷电,使其不击到被保护物上;避雷针引雷不是对建筑物构成威胁,而是保护建筑物不遭受到雷击。
3 把钢结构建筑作为接闪器
3.1球形钢结构建筑
上海有一个着名的球形公共建筑,采用美国的合金板作为房顶,不设避雷针,建筑师认为设置避雷针会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美观。
用建筑物的金属**可以作为接闪器,但钢板的厚度必须达到4 mm,雷击时才可避免被击穿。此建筑物屋顶的合金钢板远小于4 mm,在此建筑物周围也没有避雷针,因此此建筑物若遭到雷击时有可能被击穿。为此,向美方供应商提出质疑,供应商口头上保证不会击穿,但又不敢作书面保证。显然,这个公共建筑的防雷措施是不可靠的。如果雷击时,此建筑物内有几千观众,雷电把建筑物的**击穿了,会发生什么后果?据了解此建筑物的四周现已设置了避雷针。
3.2 球罐
球罐也是钢结构,钢板一般在16mm以上,雷击时不会被击穿,因此有的设计师就把球罐作为接闪器,在球罐周围不设置避雷针。
是让球罐作为接闪器好,还是让避雷针作为接闪器好?读者可以作出判断。
笔者深入了解过上海某工程,球罐区四角是设置避雷针的,而且是以滚球半径30 m来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,虽然高度很高的避雷针是引雷的,但只让雷击在避雷针上,并且消除了雷云中的雷电。这样,就保护了低矮的球罐的安全,显然设置避雷针与不设避雷针相比更安全。
4 用避雷带替代避雷针
避雷带设置在建筑物的**上,沿建筑物的屋脊、屋顶四周敷设,高出建筑物100~200mm。避雷带作为接闪器,它不怕被击穿,因为它敷设在建筑物的**部;避雷带的高度很低,不会引雷(避雷针是主动引雷),因此不会对建筑物构成威胁。似乎避雷带是较佳的选择,于是有些建筑师就用避雷带替代避雷针。上海浦东海边有一个很高档的别墅区,低矮的别墅设置了完善的避雷带,但别墅区没有设置避雷针,一次雷击中造成一人死亡。
为什么避雷带不能替代避雷针?虽然避雷带对建筑物的屋脊和屋顶四周进行了保护,但避雷带对建筑物的保护范围无法与避雷针相比。
对周围无高层建筑的别墅区,不设避雷针是不安全的。曾遭到雷击的那个别墅区,后来利用别墅的旗杆作为防雷引下线,在旗杆**上装了主动式避雷针,加强了防雷的安全度。
当然在高层林立的城市中,如果低层建筑周围有高层,可不设避雷针,但周围没有高层建筑时,必须采用滚球法布置接闪器,否则是不安全的。如上海市长宁区在一次雷击中,一幢设置了避雷带的多层建筑,由于周围没有高层建筑,也遭到了雷击的破坏,所以用避雷带替代避雷针是错误的。
5 设置避雷针的建筑物可不再设置避雷带
某海外工程,通过了解发现建筑物**上设置了避雷针,但未设置避雷带。根据滚球理论,想象中的“球”,必须有“两点托住”,才能停止滚动。避雷针设置在地面上和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上,情况是不同的,屋顶上的是否要设置避雷带,必须采用滚球法进行校验。一般来讲,只有设置避雷带,才能扩大建筑物**上避雷针的保护范围。